点击数:621 发布时间:2019/9/17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我们目前有100余万平方米的珍贵国有未出让产业用地已厘清用地关系,可快速向各类优质企业供地。”今年7月,在龙岗区营商环境展示暨招商引资大会上,宝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腾挪清退大量可开发建设用地,为优质企业储备了各类产业空间。
宝龙街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做法,是深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深圳,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这与政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软环境密不可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
“优质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的推动力。”业内专家表示,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到“深圳90”“深圳33”改革、“不见面审批”“秒批”等智能化政府服务,深圳找准企业难点痛点,在企业开办注销、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等领域下功夫,向着“营商环境达到全球前30强”目标不断迈进。
不见面审批、秒批、跨境注册易
打出数字政府服务组合拳
“今年,开办企业商事登记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企业注销程序和申请材料不断简化,商事制度的多项改革为推动深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赖丽英表示。
无需预约、无需排队、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只要动动鼠标,在网上提交个体户申请信息,通过系统审核后,即可领取营业执照。今年3月20日,深圳首张“秒批”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核发。拿到这张营业执照的深圳市精锐图文广告有限公司CEO欧熙钦说,“在营业执照自助领证机上,通过人脸识别并输入验证码,前后不过几十秒的时间,证照便打印出来,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开办。”
“秒批”实现的背后,实则是一系列技术在支撑。深圳引入互联网实名核身技术,实现对申请相关人员的身份真实性进行有效识别;嵌入名称负面清单库,加强对商事主体名称的智能判断;应用统一地址编码规范地址申报信息,智能拦截虚构地址,这些举措保证了“秒批”业务的高效与有效。
商事登记“30证合一”、“不见面审批”、“秒批”、微信办照、人脸识别自助发照……近年来,深圳通过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商事登记和业务办理效率。今年,随着“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商事服务的开通,香港、澳门投资者足不出户,便能委托商业银行网点代办深圳的企业注册、商务备案、企业开户等业务,一站式注册深圳企业,免去投资者两地奔波的时间和开办成本。
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个体户设立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秒批”,深圳商事登记制度在摸索中不断改革深化。今年,深圳将试点自然人有限公司“秒批”,而在企业退出方面,将进一步改革“简易注销”政策,大量未开业企业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得以便利退出市场。
加强商事主体信用监管
打造全市统一权威征信平台
截至今年6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存量超过214.5万户,按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市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万人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1户,拥有企业149.1户,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服务于深圳这座人口密度、商事主体密度均位居全国前列的特大城市,如何对商事主体进行信用监管,成为深圳市场监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信用监管方面,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去年上线“深信APP”和“信用风险预警设置与解除系统”,加快“深圳市商事信用与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环境。去年共累计抽查12.7万家企业,累计对近2万家商事主体实施风险预警,5.5万家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5.2万人被限制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
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由9块60寸LED屏组成的“深圳市商事信用信息全视通”,形象展示了“深圳市商事信用及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全市现有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及上市公司数量,商事主体数量与GDP、税收等曲线图,企业生命周期与活跃度。
“数据图示的背后,展示了深圳商事登记及信用监管对城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该系统有效推动形成了智能预警防范、智能联动监管、智能联合奖惩的‘宽进智管’新模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深圳市商事信用及事中事后智慧监管系统”整合了公共信用信息、商业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等,归集全市商事主体登记、纳税、信贷、诉讼等信用信息近4500万条,日均完成约300万条数据同步。同时,通过计算各单位信用信息报送率,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绩效考核。
该系统还联通了信用中国、信用广东数据接口,可实现社会公众对全国1亿家商事主体、8000万种商品信息的“一站式”免费查询,还可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信用异常现状,为决策提供依据,是打造深圳全市统一、权威征信平台的基础。“在这一系统的支持下,庞大的监管数据得到有效处理和应用,将有效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该系统负责人表示。
《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邝兵表示,“其中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就是在随机抽取监管对象、监管人员的前提下,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加大对违法企业的震慑力度,以保证监管的公平性、公正性。为了实现这一机制,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将研究打造智慧市场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实行综合监管清单制度
用法治划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线
“不见面审批”“秒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行政部门与市场主体“物理隔离”,最大限度避免权力寻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体现。
“法治某种意义上等于在政府和企业间设立了一道无形防火墙,让企业竞争更加公平,真正调动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和做大做强愿望。”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
《意见》提出,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近日,深圳营商环境建设又有新动向。深圳市司法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深圳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若干规定》)意见的通告,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保障公平竞争、加强综合监管三条主线提出一些积极举措。
《若干规定》进行了制度创新。规定实行综合监管清单制度,监管部门要编制市场监管清单,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分类、监管范围和内容等,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以及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等纳入监管清单,定期向社会公布。
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目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参与范围由国务院层面规定的16个扩展至27个,将深圳对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社团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具有行政检查事项的监管部门全部纳入,最大程度规范监管行为,最大限度减轻营商负担。”
“政府不干预企业,而是让企业在法治化的环境之中大胆竞争,这就是法治化的力量。”吴思康说。据《法治政府白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显示,深圳位列100个参与评估城市第一名,在法治建设方面继续保持“优等生”的领跑姿态。(全媒体记者 张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