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0 发布时间:2019/9/9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14人的项目团队核心成员中,博士6人、硕士8人,他们致力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一站式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拥有13项知识产权专利,这就是来自澳门的产学研创业孵化项目“澳创芯”。
9月8—9日,第六届“创青春”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广州黄埔举行,以澳创芯为代表,本届大赛中来自港澳的项目不仅较往年数量明显增多,质量也有显著提升。
本届大赛由团省委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广电局、省金融监管局、省青联、省学联、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等12家单位联合主办,集结百家创投资本、孵化机构、银行券商、公益组织、媒体平台作为支持单位,直接参与的创新创业青年超万人。
大赛自4月10日启动以来,经各地市赛遴选、机构推荐及社会自主报名等形式收集的项目总数约6800个,经逐级筛选,最终向省赛报送1280个项目进入初赛。经过7月底初赛的严格评选,共161个来自粤港澳及海外的项目进入复赛,并最终角逐出43个名额晋级决赛。
43个决赛项目港澳占据10席“创青春”大湾区色彩更加浓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开启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创业初期,我们曾在香港试验种植半年,但场地、环境等条件都非常受限。从2016年起扎根广东江门后,当地政府给了各方面的扶持,例如研发期间免费使用近400平方米的温室、技术人员指导耕作、台风灾后救助等等。得益于政府和村民们的关心,我们在推广绿色环保农业的路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来自香港的“鱼菜共生联合气雾栽培循环农业种养技术”项目负责人罗伟特由衷感叹。
2018年,大赛正式更名为“创青春”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并设立香港和澳门赛区,助力港澳创新创业青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干事创业。本届大赛中,港澳团队报名更踊跃,项目质量也逐年提升,尽显港澳青年积极融入大湾区的强劲势头。据统计,今年大赛共收到港澳项目96个,港澳项目较上届分别新增37.5%和80%,并有10个港澳项目入围决赛。
“创青春”澳门、香港专项赛分别于7月2日、7月12日举办,其中香港赛共吸引56个优质初创项目参赛,项目涵盖干细胞、中药美颜、翻译腕带、人工智能等领域;澳门赛邀请了澳门创建加速器、大湾区青年报等机构代表担任评委,对16个入围优秀项目进行全面评审。
在举办赛事的同时,本届大赛继续举办交流营活动,鼓励港澳青年发挥创新精神,把创意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亲身了解、全面认识内地经济发展重点和趋势,加深他们与内地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协同发展。
在香港、澳门相关社会机构支持下,组委会于6月下旬及复赛期间共邀约了近90名港澳青年创业项目团队负责人,分别开展两期各4天在广州、深圳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交流营,港澳青年参访创新创业基地、考察国际知名品牌及上市企业,在青创训练营了解内地创业政策、参加创业培训课程和路演实战,交流营活动丰富多彩。
“无论是已经创业或者是准备创业的朋友,多到广东来看看很有益。我们实地看到了很多新颖的创业基地,观摩区内优秀创新企业,认识了很多同频的青年朋友,也让我们对自身的项目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不虚此行!”一名参加交流营的澳门社团负责人如是说,而这也恰恰是团省委配套大赛开展两期交流营的初衷与落脚点。
此外,在复赛期间,主办方还邀请了知名创投机构的合伙人、金融券商、往届“创青春”获奖者开展青创训练营、青创沙龙为创业青年提供现场指导,分享参赛经历,大大提高了三地青年对广东创业氛围的认可度,为本届“创青春”大赛染上了浓厚的大湾区色彩。
而连续承办两届大赛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为港澳台青年精心送上了三份“超级大礼包”:“港澳青创10条”“金融10条”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其中,“港澳青创10条”围绕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给予港澳青年最高20万元创业启动资助等保障,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高地。
推动广东首部青年创新创业立法建立青年在粤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近年来,团省委探索打造了以“青创赛、青创网、青创板、青创营、青创园、青创盟”六大双创平台为支柱的青创服务体系,通过竞技交流、融资发展、成果转化、落地孵化、资源整合的系统服务,引导青年在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当尖兵,奉献青春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给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具有广东特色的立法支持、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完善青年在广东创新创业的生态,团省委等有关单位还大力推动《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下称《条例》)立法工作。
据了解,《条例》去年被纳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8-2022年)》,今年4月,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审议项目。
从立法课题调研到起草法规,团省委开展了大量工作。去年11月,团省委邀请广东省内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负责人、进驻项目创始人等微观创业群体代表,在中山大学创业学院召开2场《条例》立法工作座谈会,讨论《条例》的制定背景、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对《条例》(草案)进行多次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征求意见。
今年2月,在课题调研组基础上,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任荣伟教授为首席专家、总负责人,24名双创专家、立法专家组成的《条例》立法专家小组正式组建,负责条例起草、咨询、论证、完善等工作,确保科学立法。5-8月期间,《条例》起草工作小组分别赴广州、佛山、韶关、茂名、阳江等全省各地市开展立法调研,邀请创业服务社团机构、孵化基地、高校等代表以及创业青年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日前,团省委面向全省14至35岁的青年、创业服务机构分别发放了近2万份青年版问卷和3000份机构版问卷。据统计,21至25岁的青年创业意愿最为强烈,大学生、返乡青年、离职创业者成为创业主体,大学专、本科学历的占了81%。受访青年表示,最希望获得政府的项目资助和奖励,税收、租金减免等优惠以及引导基金、政府担保与贴息等金融政策,但55%的受访青年表示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程序复杂、耗时长,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超过42%的受访青年遇到过不知道如何申请、指南不明确、条件门槛过高等“拦路虎”。
受访青年普遍认为,广东市场活力大、机会多、资源多,32%受访青年获得过创业指导培训教育和财政奖补,但在税收减免、公共服务、商事便利方面的福利获得感较弱。93%的受访青年支持制定《广东省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并希望借此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政策扶持、公平竞争环境等制度。
接下来,为提高立法效率,团省委将与省人大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为审议文本奠定基础。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团省委将主动邀请省人大提前介入调研、座谈、论证等环节,对起草中涉及的重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指导和协调,形成有效衔接机制。
湾区双创年轻态势尽显“95后”“00后”成广东双创生力军
“创青春”大赛自2014年起每年举办,五年来累计吸引1万多支创业团队、10万多名创业青年参赛,挖掘优质青年创业项目逾2600个,成为广东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重要品牌、有力抓手。
本届大赛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全省21个地市结合地方实际举办市级赛,积极为各地青年创新创业搭建展示交流和资源对接平台,有效扩大了“创青春”竞赛的覆盖范围。通过竞赛、交流、培训、推介、资本对接等形式,引导青年围绕“1+1+9”工作部署,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开创广东创新发展新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本届大赛创业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90后”“00后”逐渐成为创业生力军。许多千禧年后出生的创业领头人初露锋芒,团队实力过硬、表现亮眼,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新生代需求,为广东双创事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凸显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氛围。
与此同时,本届参赛项目质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贴近行业痛点、热点,切合当下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已取得一定发展成效。参赛项目行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材料、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
来自澳门大学的学研创业孵化项目“澳创芯”,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该项目充分发挥澳门大学在亚洲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特色,成员多为澳门大学校友,核心成员含博士6人、硕士8人,目前已拥有13项知识产权专利,为智慧医疗产业提供了诸多创新解决方案,有效推进澳门科技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更多澳门本地青年和企业树立了双创典范。又如由南方电网孵化的“配电网架空线路摘挂式地刀”项目,已获授权专利5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新专利1项,备受现场评委及相关产业人士关注。(全媒体记者 卞德龙 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