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根脉中华 | 300余件(套)文物,首次展出!

点击数:1138 发布时间:2025/8/18 21:48:50 发布者:管理员




“甄·集——南越王博物院藏品征集成果展”正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出,展览精选了300余件/套通过接收移交、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征集的文物。本次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建院以来首个系统梳理并公开展示藏品征集成果的展览,众多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南越王博物院以展览为纽带,让征集成果从考古工地”“文物库房走进大众视野


△东汉 陶灶


这个东汉陶灶的一侧有龙首形烟囱。灶门为拱形,有一人俑正在观火,门墙上刻划了三角芒纹。灶面刻划斜方格纹,开有三孔火眼,上置釜。


△东汉 干栏式陶仓


这件东汉干栏式陶仓,仓的屋顶为悬山顶,雕有瓦脊、瓦垄;正面开一方形门,门口两侧镂刻窗棂格;四壁皆有刻划的斗拱、支柱等;仓的底部四角有圆孔,可设柱子把仓支高。


△东汉 曲尺式陶屋


陶屋在西汉中期开始大量出现,可分为干栏式陶屋、曲尺式陶屋、三合式陶屋、楼阁式陶屋以及陶坞堡。


△东 陶熏炉


熏炉是广州汉墓中较为常见的器物。至迟在西汉南越国时期,岭南地区已经使用熏炉焚烧香料,所用的香料以草本类植物为主。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的香料品种增多,因其香味纯正、烟气少而逐渐盛行。这件陶熏炉,炉盖镂切六枚花瓣和一周直栏方孔以透气,花瓣上刻有叶脉纹。



此前,南越王博物院的文物展示多围绕南越国、南汉国贵族的生活而展开。而此次移交的文物,以质朴的视角生动描绘出汉代普通百姓的炊烟日常与生活百态,丰富了院藏秦汉史体系的实物资料。





在展厅中,你是否留意到了那些静静陈列的古老木简?它们书写了什么?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渗水井中,发现了一百余枚墨书木简。怎么收租赋、宫奴犯错受什么罚、边境驻军有多少人……木简上现存的1200字记录着从宫廷赏赐到边境战事的点点滴滴,是研究南越国历史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堪称“岭南第一简”。这次展览在开展后的15天内,大批量展出南越国木简原件,让观众能够一睹在库木简的“全明星阵容”,探秘南越国的一手档案。




△木简 南越国时期


此次展览还向观众揭开了南越王博物院幕后工作的神秘面纱,带领观众一探文物从征集入馆到科学守护的全过程。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1130日。




监制/胡翼 宋雪 蒋蔓菁
主编/张蓓 
编辑/黄艳玲
值班编辑/王亦佳

往期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