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粤朗倾听丨消暑雅集之听见绿水青山

点击数:1138 发布时间:2025/8/17 20:42:09 发布者:管理员




晨雾漫过青山时
松涛会记得风的形状
月光淌过竹林时
石上琴音会留住人的温度
千百年来
古人在平仄流转的诗行里
就念诵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今天
让我们循着唐诗的墨迹
再赴一场与自然的千年之约

《咏风》
唐·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终南山暮色里,王勃以托物言志之笔,让风成为有温度的生命:掠过林壑送清凉,驱散烟岚擦亮山涧人家的窗棂,日暮时又掀松涛为夜行人唱安神歌。风的 “有情”,正是绿水青山的本真 —— 风携水汽滋养松针,松聚根系涵养水土,这般彼此成就的默契,恰是生态循环的生动注脚,也是诗人对天地仁心的礼赞。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李白的夏天藏在青林松风里,诗中豪放自在的姿态,写尽他旷达洒脱的浪漫心怀。这份不拘,更藏着古人与自然最坦诚的相处之道:无需雕琢强求,山林自递清凉;人不改造自然,自然不排斥人,诗人得自在、山林添灵动。这种 “我在自然中,自然在我身” 的状态,正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鲜活诠释 —— 非依附非征服,而是彼此接纳的和谐。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竹林深处,王维用二十字搭起精神禅房:独坐竹影间,琴声啸声绕竹叶,孤独成了与自然最深的相融。幽篁、深林、明月构成的纯净画卷,藏着他读懂的真理:自然的静谧从不是死寂,而是万物和谐的韵律;人对自然的敬重,也从不是敬畏,而是像他与明月那样,彼此映照,默契共生。

当王勃的风还在林壑间流转,李白的松风仍拂过青林,我们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不是遥远的理念,而是千年来中国人与山水的日常。那些被诗人珍藏的绿水青山,不仅是滋养生命的家园,更是安放心灵的港湾 ——守护青山,便是守护风的清凉、松的苍翠;善待绿水,便是善待心底的安宁、文明的根基。如今,千年时光过去,这份与自然的默契仍在延续。愿青山永远映着绿水,让人与自然的歌,永远在时光里悠扬。




监制/胡翼 陈星 宋雪
主编/张蓓
撰稿/凯茵
值班编辑/王亦佳

往期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