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粤朗倾听丨在诗词里寻觅初秋的清凉

点击数:1141 发布时间:2025/8/11 21:19:24 发布者:管理员



立秋虽至 暑热未消

立秋后仍处在“末伏”

古人如何面对这夏秋之交的燥热

让我们从诗词中寻找答案

或许能为现代人的消暑生活

带来一些启发


立秋·收团扇


《立秋二绝(其一)》

·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二绝》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节令诗作,包含两首七言绝句。突破传统悲秋主题,以贺立秋”的创新视角展现节气更替中的积极态度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立秋前酷暑难耐的情景,以及人们因此产生的苦闷心情。而随着立秋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振奋。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描绘立秋后的景象,但我们可以从诗人的情感转变中,感受到立秋带来的清新与希望。


刘翰在《立秋》中说一枕新凉一扇风”秋风吹来,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白居易则用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描摹暑云消散的动态刻画秋风初起的轻盈


末伏·煮新茶


《七碗茶歌》

·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歌》源于唐代诗人卢仝传唱千年而不衰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作者品饮朋友寄来的新茶,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喝了七碗,作者细细品味,每饮一碗,便有新的感受。饮到七碗时,更觉两腋清风,飘飘欲仙了。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现饮茶的深切感受,于是这首茶诗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卢仝煮茶图


秋伏交响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四》
宋?杨万里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写诗人在一个夏日闷热的傍晚到荷池上乘凉的情景,仿佛一组连续的夏日晚景图。 


第四首写随着夜幕的降临,暑气渐渐消退,诗人的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开始跟暑热“叫板”:“也不多时便立秋”,你嚣张不了几天了!


他还特意“寄声”给残暑,命令道:“速拘收”,赶紧收敛起来!正说着,耳边传来蝉鸣,他瞅着那瘦蝉,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小东西,哪来这么多力气,都快到傍晚了,还在那儿叫个不停,难不成是跟暑热一伙的?这抱怨里,满是被热得无可奈何的可爱。


猛然发现,炎热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又到了一年立秋之时。我们处在这样清净的时光里,就不要伤悲了,不妨保持一颗安仁之心,迎接秋天的到来。



制/胡翼 陈星 宋雪
主编/张蓓 
撰稿配音/林千
值班编辑/葳葳

往期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