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27 发布时间:2025/7/27 13:44:00 发布者:管理员

昨天(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大湾区湿地保护的生动实践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精彩亮相,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本届大会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强调湿地在维系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气候韧性中的关键作用。
在当地时间27日举行的由国际红树林中心主办的边会中,湿地公约观察员机构代表、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孙莉莉以深圳湾湿地为例,介绍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成果。
孙莉莉表示,福田红树林湿地与香港米埔内后海湾湿地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多年来,深港的保护机构、大学等积极携手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多个湾区城市联合开展黑脸琵鹭越冬同步调查、外来物种治理、水獭调查和科学研究等共享监测数据,促进大湾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共享共治。
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深圳河入海口无瓣海桑清理,目前已恢复本土红树1.08公顷,有效维持河口区域红树林湿地健康,生物多样性也得以显著提升。在基金会运营管理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内,欧亚水獭时隔20年再次现身,鸟类种类从80多种增至290多种,观测到的水鸟数量超万只。这里不仅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也是每年无数游客参与生态教育和保护活动的湿地中心。
不仅在深圳,近年来,红树林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广东沿海城市有序展开。据最新统计数据,广东现有红树林面积1.14万公顷,居全国第一,湿地总面积约190万公顷,湿地类型齐全,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作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作用,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让我们携手行动,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海上森林”。
主编/张蓓
统筹/陆玮
编导/梁佳焰
值班编辑/葳葳
鸣谢/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