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44 发布时间:2025/7/18 22:35:50 发布者:管理员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等“八百壮士”临危受命,坚守四行仓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四天四夜的激烈战斗,振奋了中国军民士气,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与勇气。
谢晋元,字中民,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客家人。自幼接受进步思想熏陶,立志报效祖国,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在校期间,经常聆听教官们的革命思想教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人。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谢晋元所在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他英勇善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此后,他随军转战,继续保卫祖国河山。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起进攻,“八一三”淞沪会战拉开序幕。日方增援部队源源不断,中方军民死伤惨重。激烈的战斗间隙,谢晋元给家人寄去一封家书。信中,有对妻儿安危的柔情牵挂,更有守卫国土的铁血凛然。
△ 谢晋元家书(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希释念可也。
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这封家书写于1937年10月18日,淞沪会战已进行两个多月。在敌人优势火力的攻击下,中国防线被突破,四行仓库阵地成了上海中心城区“最后的堡垒”。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的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400多人,坚守四行仓库。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此展开。为了迷惑敌人,四行守军对外称有八百人,因此后人敬称为“八百壮士”。
进驻四行仓库后,谢晋元以卓越胆识和机敏指挥,率“八百壮士”在弹丸之地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激战四天四夜,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歌。
△ 激战中的四行仓库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千年后,谢晋元以“早已了然于胸”的淡然,写下了“重于泰山”的答案。“八百壮士”血捍山河,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精神,极大振奋了中国军民士气,鼓舞了全民族抗战斗志。
今天,上海四行仓库外墙上的弹孔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革命先烈们用鲜血称量的“重于泰山”之训,中华儿女以民族的脊梁来传承。我们的家园,万家灯火已汇成星河璀璨,我们的国家,千年文明正谱写盛世华章!
家书,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是血脉亲情的绵延流淌,是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烽火岁月中,它是生命分量的沉重丈量,是赤子之心的无声映照。穿越历史烟云,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已铭记为峥嵘岁月的历史刻痕,铸造成永恒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两岸青年共同发起重读抗战家书活动,推出系列短视频《抗战家书 山河回响》,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