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24 发布时间:2025/3/27 13:12:14 发布者:管理员

近日,一趟由北向南开行的列车同时“惊动”了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经济圈。
旅客们刚踏上旅途,先是得到发送地当地组织的热烈欢送,到了大湾区,隆重的欢迎仪式只是算是这趟旅途的“开胃菜”。
其实他们都还没下车,在专列上就开始享受周到、细致的“广式服务”礼遇。如此高规格,这些“贵客”到底是啥来头?

其实,他们就是来自天南海北,到大湾区赏花的452名“银发族”。他们坐的这趟车,是为老年人打造的“银发专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知道,提出“银发经济”这个词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还有不少人强调要扩大对老年人产品开发的高质量供给。这就说明,我们现在提供给老年人的产品、场景和需求,和他们的期待“体感”还是“有温差”。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湾区再度发力“银发经济”,首先是真正从“银发族”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比如这趟“银发列车”,在行程设计上就没有“按套路出牌”:由南向北一路串联了多个旅游点,列车可以在景点车站停留等待,还能实现“车随人走”的灵活安排。看似等的是“银发族”的脚步,实际上是从需求出发的适老服务。

到去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了3亿人,“银发经济”催生也链接起了许多新业态、新需求。去年组织开行的旅游列车共运送游客超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
“银发经济”想象空间大。但“银发列车”要开得好,真不容易。很多功夫要下在车上,也要落在下车之后。
负责这趟旅游专列的经理赵华颖告诉我们,当列车抵达当地,就会有地接导游进行全面的接待。住宿、用餐都会为老人们安排妥当。“服务非常的贴心,行程安排也非常合理,一趟旅途下来跟工作人员、游客都成了一家人。”这趟旅游专列的游客李锦说。

从“面上的功夫”到“心上的服务”。“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只有真正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才能激发新的消费需求。这趟开行在山水间的“慢列车”,是“投资于人”的生动实践,也是提振消费和改善民生的“双向奔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