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01 发布时间:2024/8/21 22:12:30 发布者:管理员

近日
#福建人广东人千万别碰这种螺#
登上热搜
而这种螺就是织纹螺
目前这种毒素暂还没有特效药
↓↓↓
8月初,一名女士食用了十几颗织纹螺后,四肢、口周嘴角发麻使不上劲,并且出现了恶心、胸闷的症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后,医生判断该女士为织纹螺中毒。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约指甲盖大小。
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肉体为淡黄色,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

据专家介绍,织纹螺可能含有河豚毒素。由于织纹螺本身无毒,因生长过程中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所以并不是说吃得越多中毒越严重,有时候食用一颗就可能会致命。并且河豚毒素对热稳定,仅靠煮熟煮透是无法完全去除毒素的。
据了解,这种毒素的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小时。人一旦食用,毒素会通过阻断钠离子的通道功能来干扰神经传导,使人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每年夏季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全国多地也曾多次发布警示,提醒市民勿食织纹螺。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不食用野蘑菇、鲜黄花菜、河豚、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切勿为一时口腹之欲,冒险食用织纹螺,若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的行为,可拨打电话举报。
来源:科普中国、河源发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