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30 发布时间:2024/8/11 21:14:20 发布者:管理员
“这条漂亮的丝巾
是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
在日前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手中
一条来自广州南沙的漂亮丝巾
赚足了眼球
这条丝巾的“原料”
来自广州南沙区的
公益净滩行动
南沙区坦头村
拥有面积达45.5亩的成片红树林
受潮汐动力影响
退潮时
塑料瓶等海漂垃圾
会卡在红树林的根系里
威胁红树林片区的生态环境
为减少塑料垃圾
当地政府、环保工作者、志愿者等
开展公益净滩行动
组织捡拾海漂垃圾
回收的塑料瓶
经过清洗、切片、造粒、纺布等工序
最终制成服装、包装、丝巾
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
副会长杜宇燕介绍
以“利用”取代“焚烧”
每一条丝巾可以减少85.32克的碳排放
据统计,2022年以来
参与净滩人数超过800人次
捡拾海漂垃圾超500公斤
丝巾上描绘的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的美丽愿景正成为现实
也助力广州实现“无废城市”目标
不止广州南沙
大湾区多地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
都通过科技创新
让垃圾变废为宝
逐“绿“前行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
生动展示了一座垃圾焚烧厂
蜕变成一座
集“产、学、研、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
生态公园的无限可能
这里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66.5万吨
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
通过自主研发的七段烟气处理工艺
城市垃圾在这里经过处理
变成电能输送给居民
今年初
国内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落地
佛山市南海区
它创新性地采用
生活垃圾碳化气化制氢技术和工艺
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
年产氢气7300万标方
预计项目达产后
可实现年产值约2.3亿元
年均税收约2500万元
肇庆把被国家列为危险废物的铝灰
通过“干法成型+高温烧制”工艺
制作成多孔陶瓷材料
既可应用于建筑领域
也可作为生物滤料用于水污染治理
还可用作无土栽培基质
实现多源危险废物的
全量深度资源化利用
从废弃的塑料瓶到时尚靓丽的丝巾
从生活垃圾到清洁能源
“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大湾区正持续探索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引领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湾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推出的系列微视频《勇立潮头大湾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深入湾区社会肌理,捕捉动人细节和精彩瞬间,以60秒“竖屏短视频+三维菁彩声”等创新方式,呈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生动图景,记录大湾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实脚步,展现湾区人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的精神风貌。
监制/任永蔚 陈星 宋雪
策划/周旋
主编/赵婷婷 张蓓
责编/陈菲 杜苏闽
视频主编/李制强
编导/黎佳 王雨薇 孙嘉沛
编辑/金玉 任昊 林智宇
合作/总台广东总站 总台亚太总站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