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首份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发布 灰霾(烟霞)日数减少

点击数:793 发布时间:2019/7/22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7月22日,由广东省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联合编制的《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发布,这是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首次联合制作并发布的气候监测公报,标志着三地气象部门携手服务大湾区建设,协同合作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报显示,与2017年相比,2018年灰霾(烟霾)平均日数减少(广东称霾为灰霾,香港和澳门称为烟霞)。

  公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气候最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之一,同时台风、暴雨、雷电、大风、高温、寒冷等灾害性天气多发。为使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升公众科学应对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防灾意识,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密切合作,积极作为,共同编制并发布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

  公报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气候概况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2018年,大湾区平均气温22.9℃,较常年偏高0.4℃。比2017年(23.0℃)偏低0.1℃。大湾区各地年极端最高气温介于34.8℃(上川岛)——37.6℃(四会)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介于0.0℃(从化)——6.8℃(香港)之间。大湾区平均降水量2072.8毫米,较常年(1929.8毫米)偏多7%,比2017年(1918.2毫米)偏多154.6毫米。大湾区平均日照时数1650.7小时,较常年(1747.7小时)偏少6%。


微信图片_20190722181645_副本.jpg

2018年大湾区年日照时数分布(小时)

微信图片_201907221816451_副本.jpg

2018年大湾区年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分布(%)

  公报显示,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气候特征是:“开汛晚,旱涝急转;暴雨多,降水极端;初台正常至偏早,台风偏强;气温高,5月高温破纪录”。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包括:5月7日开汛,较常年偏晚31天。开汛前(2月1日-5月6日),大湾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51%,开汛后强降水频繁,特别是热带风暴“艾云尼”带来的大范围持续强降水,导致大湾区出现旱涝急转,“龙舟水”偏重。


微信图片_20190722181638_副本.jpg

2018年登陆或影响大湾区的热带气旋路径图

  让广大公众记忆犹新的主要气候事件还有 “18•8”特大暴雨带来极端强降水,惠州高潭镇24小时降水量和过程累积降水量均刷新了大湾区历史极值。受季风低压影响,8月27日-9月1日,大湾区南部市县(区)出现持续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惠州高潭镇录得最大过程累积降水量1394.6毫米(8月27日20时-9月1日20时)和最大24小时降水量1056.7毫米(8月30日05时-31日05时),刷新了大湾区过程降水量极值(2005年6月18日-24日,惠州龙门1330.3毫米)和24小时降水量极值(2013年8月17日,惠东高潭镇924.3毫米),创中国大陆非台风降水24小时实测降水量极值。这次过程具有“暴雨持续时间长、强降水落区集中、降水量超历史极值”的特点。

  2018年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或登陆大湾区,初台“艾云尼”影响较常年正常至偏早,风王“山竹”给大湾区带来破坏性风力和最强风暴潮。受“山竹”影响,大湾区持续出现10级——13级大风,沿海12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超过16小时,其中香港大老山录得最大阵风71.0米/秒,“山竹”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王”。“山竹”引发强风暴潮。广州、东莞、深圳等主要潮位站出现超百年一遇的高潮位,突破历史极值。香港维多利亚港内的鲗鱼涌潮汐站以及吐露港内的大埔滘潮汐站分别录得2.35米及3.40米的风暴增水,是该站有仪器记录以来的最高。广州南沙站潮位3.19米、黄埔站潮位3.07米、中大站潮位3.28米,均超历史实测最高潮位。澳门青洲塘潮汐站潮位5.21米,为澳门历史上第二高的实测潮位。

  “山竹”对大湾区的影响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山竹”影响期间,珠三角9个市启动防风I级应急响应,实行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期间深圳发布了自有预警信号(1994年)以来红色预警生效时间最长的预警(24小时)。香港天文台发出十号飓风信号,并持续了10小时,是二战后(1946年)第二最长的十号飓风信号,仅次于1999年台风“约克”的11小时。澳门气象局9月16日上午11时发出10号风球,10号风球悬挂9小时,是自1968年以来最长。

  此外,2018年珠三角平均灰霾日数为38.1天,较2017年减少1.5天。香港天文台和香港国际机场2018年烟霞日数分别为3天和13天,较2017年减少3天和1天,澳门2018年烟霞日数为18天,较2017年减少1天。(珠三角灰霾统计标准和香港、澳门烟霞统计标准有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的联合编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战略部署的务实之举,是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创协同合作发展的具体举措。公报是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经对服务产品数据、技术标准、图表规范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细致对接,数易其稿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公报的发布,标志着三地气象部门携手服务大湾区建设,协同合作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下一步,粤港澳三地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区域气象合作、完善监测预警联动、建立灾害防御协作机制,提升大湾区公众对粤港澳三地预警信息的认知度,形成更高水平的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气象局.jpg

扫描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气候监测公报》全文

  公众也可以登陆广东省气象局 (http://gd.cma.gov.cn/)、香港天文台( https://www.weather.gov.hk/wisnewc.htm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www.smg.gov.mo) 的网页,获取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