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36 发布时间:2019/7/17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七月盛夏,走进梅州的田间菜园,一排排青椒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青翠。隔壁棚的苦瓜、哈密瓜、茄子等时令蔬果长势喜人,郁郁葱葱,果实累累。
播种“菜园子”,收获“菜篮子”。
作为农业大市、长寿之乡,梅州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提供良好基础。今年5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分中心动工建设,这是广州首批设立的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之一,中心集产品种植、仓储、分拣、加工、配送、检验、检疫、通关于一体。
“我们将充分依托梅州良好的生态、富硒的土壤、优质的水源,做好‘菜篮子’建设这篇文章,把梅州打造成为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让大湾区人民吃得优质、丰盛、安全、放心。”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说。
源头管控▶▷
引进逾200个新品种
为大湾区“菜篮子”打下坚实基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如何让农民颗粒归仓,心里不慌?如何让“菜篮子”装满好东西?首先要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驱车前往梅江区城北镇,来到梅州首个蔬菜育苗工厂,偌大的温室大棚培育着种类繁多的蔬果苗。抬眼望去,一片葱葱郁郁。
该蔬菜育苗工厂由广东乐得鲜育种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仅3个月时间,培育了苦瓜、番茄、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苗近80万株,着力为蔬菜种植户提供了优质菜苗。
“育苗温室采用恒温控制、雾化喷灌施肥等技术,年可育蔬菜苗上千万株,有效解决菜农栽培育苗难、苗木素质低和育苗成本高等问题。”梅州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中心经理罗国海说,育苗工厂为蔬菜产业提供基础支撑,辐射梅州全市乃至周边河源等地。
在梅州市农科院蔬菜室主任刘燕看来,建成蔬菜育苗工厂不仅是产业链的完善,更对梅州乃至更大区域蔬菜生产起到了导向性作用。“通过与市场信息对接、品种选择,让企业、农民了解这类农产品好不好种、好不好卖、好不好吃,进而决定要不要种,育苗工厂的出现能在源头上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刘燕说。
去年,梅州与省农科院签订《省市共建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市框架协议》,组建五大产业专家团队为梅州农业产业把脉开方,让产品从源头保质保量,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在省市共建蔬菜产业专家服务团首席专家张长远的带领下,省蔬菜产业专家团队近两年大力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新品种达200种以上,筛选出一批优良蔬菜品种进行推广,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
在梅州已实现鱼与稻米可兼得的美好画面。今年4月26日,位于梅县区丙村镇溪联村的梅州首个“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投放鱼苗,形成在稻田里放养鱼类的典型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形成季节性的农牧渔种养结合栽培模式。”梅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该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农产品种类,也可以提升产品品质,改善水稻的口感,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当前,各大规模的蔬果、肉鸡、生猪、水产、茶叶、金柚等基地、养殖场在梅州百花齐放。截至目前,梅州已建立省级“菜篮子”基地52个,约占全省总量1/10。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10个,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54个。
科技引领▶▷
插上科技翅膀
保障大湾区“菜篮子”高品质
炎炎夏日,瓜果迎来成熟季。梅县区城东镇乐得鲜蔬菜基地的智慧农业大棚里,青椒满满当当地挂在枝头,这里有部分种苗便来自蔬菜育苗工厂。虽然身在大棚,笔者却没有感到闷热,反倒有一丝凉爽。
“大棚内设定了温度,当气温超过设定数值时,智慧农业大棚的降温湿帘、风扇、遮阳罩都会自动开启,将气温调控到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环境。”罗国海说,智慧种植业拥有精准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运用先进技术,将大棚转变成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还节省了人力,带动基地经济效益的增长。
利用大棚温控技术,梅州实现了蔬菜反季节生产。
蔬菜基地的师傅张元友正在观察大棚里的番茄,只见每一株番茄下面的土里都插有两根细管。“梅州这个季节不适合种番茄了,但通过控温,还是能产出品质不错的番茄,这些细管就是给番茄输送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张元友笑着说,基地可实现远程操控,他一个人能管理好几个大棚。
农产品的优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发展智慧农业,梅州种出了甜蜜蜜的哈密瓜。“我们一开始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梅州也能种出品质这么好的哈密瓜,丝毫不比新疆差。”来自山东的农技师贾茂桐手里拿着哈密瓜满脸喜悦地说,得益于梅州良好的生态,加上科学的管理技术,恰到好处的生长环境,培育出了美味的果实。
贾茂桐是乐得鲜特邀的一批山东农技师之一,主要负责植保方面的技术指导。在他的指导下,不仅种出了优质的哈密瓜,还让苦瓜、辣椒等农作物的种苗延长了生产期。“过去的农户不懂得技术,收获了一次果实就把苗都拔了,到季节又再种回去,这样费时费力。”贾茂桐指着眼前茂密的苦瓜苗说,去年底种的苦瓜,经过管理,现在还能再摘一次。
据悉,梅州现有的52个“菜篮子”基地逐步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大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技术规范,推动了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等新装备、新技术从“稀缺”走向“遍地开花”。
除了种植业领域,畜禽养殖业也动作频频。
“梅州的中药无抗鸡不使用抗生素,而是通过中草药增强抗病力,肉鸡产品经济价值高,广受市场好评。”梅州市水木雨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文超说,梅州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小组,大力实施以“良地、良种、良法、良品”为抓手的农业标准化行动,并制定标准化栽培规程、有机肥替代化肥等一系列培训指南。
直通湾区▶▷
农产品持有“身份证”
梅州供港仅需12小时
凌晨四点,梅州月梅农贸批发市场早已灯火通明,每天数以千计的蔬菜、肉食在这里集散,小货车、三轮车穿行在城市间,给市民带来每日的新鲜食材。
在梅城龙坪市场,陈老板在白色泡沫保温箱中捧出青椒,摆上了摊位。“这是城东镇种的青椒,我从月梅市场拿货,有冷藏保鲜着,据说是运用了冷藏的科学技术,专有名词不太懂,但这菜新不新鲜,我这十几年的卖菜经验能看出来;好不好吃,看它的销量就知道,好卖!”
陈老板所说的是,梅州农产品从田间采摘那一刻起,每一份食材就开始进入全程冷链的呵护,农产品配送过程采用“全程冷链配送”的模式,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度。
“老板,称一斤青椒给我。”市民张丽秀女士赶了个早市,她说午餐打算做个青椒炒肉。买完菜的张丽秀在市场门口上了一辆标有“免费检测便民活动”的食品安全快检车。
“这是我刚刚在市场买的青椒,可以帮我检测下有没有农药吗?”张丽秀说,这是她第一次送检,检测后可以吃得更放心。
据了解,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梅州全面开展农贸市场快检工作。据介绍,快检点可检测的产品有蔬菜、水产品、水果、肉类等是否有农药残留、瘦肉精等。大部分检测项目在30分钟内可完成,检测结果将在市场电子显示屏上公示,或由快检人员电话告知市民。若结果异常,快检人员第一时间前往购买点进行二次检测。
在“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自家人超市梅园店,生鲜区的蔬果上都贴有一张独特的“身份证”——溯源二维码。市民可使用手机扫码,从而获知商品的经销商、供应商及流通追溯等信息,保证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梅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是梅州市区唯一的水果批发市场,城区所销售的水果90%都来自于海吉星,去年市场年交易量达9万吨,交易额约4.5亿元。“我们严格把控食品安全,除了市场监督管理局,我们公司也会每天进行抽检,只要发现有农残超标,统一销毁。”梅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罗海燕说。
城内开花,城外也硕果飘香。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分中心建设启动,梅州“菜篮子”不仅丰富了本地市场产品,更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优质的梅州农产品。
广东超顺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顺集团”)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仅半年,供应蔬果就达到300多万斤。根据计算,梅州蔬果从地头采摘运到香港市场,整个过程约12个小时。
从种植、采摘、包装、质检到运输,梅州蔬果到香港餐桌的每一趟,过程都不简单。
供港的蔬果标准高、要求严,单是检验检疫程序,就至少需要过三道关。“梅州蔬果到深圳后要进行验收、抽检等一系列程序,再运往香港市场。每个产品都必须通过超顺集团、合作企业和香港海关三关检验检疫。”相关负责人说,供港蔬菜的包装上贴有“身份证”,香港市民都可以了解蔬果批次号、名称,以及产地。
■一线实践
打造湾区“菜篮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走进香港元朗一家名为“家农”的蔬果售卖店,新鲜蔬果琳琅满目,市民正有序购买。在香港共有98间家农蔬果专卖店,每天蔬果销售量约580吨,营业额达260万港元。
这家蔬果专卖店的创始人正是来自梅州丰顺的简利珍,目前,该品牌公司有合作基地30家,位于梅州五华县的超顺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简利珍是去年底与超顺集团合作。“除了家乡情结,我与超顺合作更多是因为他们所产的农产品品质高,口碑好。这得益于梅州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才能种出‘有菜味’的蔬菜。”简利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梅州菜在香港市场反响不错。前阵子还就佛手瓜、百香果等适宜在梅州种植的蔬果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粤港澳大湾区所需,粤东西北地区所能。
优良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梅州的亮丽名片,好生态孕育好产品。立足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梅州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不断厚植绿色优势,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这是梅州打造成为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用好生态优势,将产业引进来,让产品走出去。”超顺集团董事长张文超说,目前已与香港家农果蔬直营店有限公司、广州禄智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粤港澳地区的大型果蔬连锁直营店、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
小小“菜篮子”,连着城乡两头。
走进超顺集团蔬菜产业园的大棚里,农户正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忙着割菜、装箱。该产业园不仅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也给周边村庄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产业园采取“智慧农业+产业帮扶”的模式,一方面导入智慧农业系统与创新物流系统,大面积实施机械化操作,提升生产效能和品质;另一方面,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去年以来,该产业园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全年累计发放帮扶分红资金上千万元,“去年底前我们已实现帮扶五华16个乡镇,32个经济联合社,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000多户,并与1000多户农户签订产销联盟。”张文超说。
值得一提的是,超顺集团子公司汉光超顺是梅州重点引进台湾汉光集团打造的龙头农业公司,其在梅快速发展,不仅见证了梅州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增强了台湾的客家地区对大陆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增强了对梅州的情感认同,增强了梅台合作与互利共赢。(全媒体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肖铭浩 王俊峰 黄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