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已经明确

点击数:719 发布时间:2019/7/5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炎炎夏日,广州市南沙区龙穴岛上,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个管节钢壳顺利出运,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个“超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狮子洋入海口,南沙大桥一桥飞架,车辆往来穿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投用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南沙大桥打通了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新动脉。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今天,广东正式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分“三步走”,布局缜密,全面铺开;百项任务,方向明确,蓄势待发。

  此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恰满两年整。

  特别是2019年2月18日,《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广东携手港澳,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美好愿景加快成为现实。

  号角再次吹响。大湾区愿景清晰可见,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布局起笔就不凡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厂区正在进行量产前的最后准备。“我们2017年12月成立,2018年5月生产基地开始动工,预计今年9月开始试量产。这是世界级的速度。”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说。

  大湾区跑出新速度背后,一个个重大项目快速起步、快马加鞭,让人们对这片热土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

  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00万人,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幅铺陈在南海之滨的恢弘蓝图,注定起笔不凡。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当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战鼓声声催人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2018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四天之后,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广州举行,“举全省之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动员令迅速传遍南粤大地。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2月27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扎扎实实抓好《规划纲要》任务落地落实”的部署令掷地有声。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2018年8月以来,广东先后召开四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确保大湾区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广东大地,热潮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6个专项小组相继成立,并提出“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规则相互衔接和资源要素便捷有序流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到2022年,基本形成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湾区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是一种逻辑必然,更是一种规律使然。”在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看来,粤港澳大湾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

  近日,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印发《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这是《规划纲要》出台后,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首个省级新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从滨海湾站出发,乘坐轨道交通6分钟到达深圳、35分钟到达广州、40分钟到达香港,“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再添新优势。

  对于这样的变化,来自香港的创客马颂祺早已习以为常。他的公司最早在香港起步,如今产品运营在广州,生产加工在东莞,硬件测试在深圳,他笑称,“每周都要在大湾区这几个城市跑一圈”。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如今,港珠澳大桥口岸已实现24小时全天候货运通关,日均客流量超7万人次,港珠澳大桥成为粤港澳三地要素流通的重要途径。

  同样繁忙的还有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铁公司介绍,自2018年9月通车至今,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接载超过1400万人次旅客往来香港和内地城市,日均乘客超过5.4万人次。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焕发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要素沿着新通道开启加速度。

  今年1月,作为广东省政府2019年“一号文件”——“科创12条”《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公布。其中,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省财政科研经费可跨境港澳使用的改革突破,令不少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大感振奋。

  如今,沿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串起了广州琶洲、东莞松山湖、深圳南山等数十个宛若明珠的创新产业园。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说:“香港科技企业的市场空间大大扩容了,在大湾区,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使命。

  今年4月9日,来自日本及粤港澳三地的1000多名政商人士齐聚东京,参加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大湾区已成为日本经济界越来越重视的地区,日本企业非常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措施的落地。”日中经济协会专务理事杉田定大说。

  6月20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携手在巴黎共同主办“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像这样的推介会,今年一共有10场。澳门基金会研究所副所长杨道匡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发起海上丝绸之路沿岸联盟。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也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今年3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6月,广东省财政厅公布贯彻落实大湾区个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缴纳的个税税负差额,由九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至此,这一此前仅适用于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的优惠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大湾区。

  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设美丽湾区。

  3月23日下午,1700名市民伴随着蒙蒙细雨,在从化马场观看了一场世界级水平的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这是从化马场自去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首次举办赛事,也是香港赛驹首次在内地参与速度马术比赛。

  香港青年施嘉祖说:“以前会觉得我是香港人,现在可以说,我是粤港澳大湾区人。”

  时不我待奋勇先

  闻鸡起舞,日夜兼程。

  就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两周年之际,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出实招,正式发布《实施意见》以及《三年行动计划》。

  广东省大湾区办负责人介绍,《实施意见》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我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

  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这两份文件紧紧围绕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大机遇、写好这篇大文章这一主题,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又坚持问题导向,敢出新招善出实招,是我省“抓紧抓实办好”大湾区的工作方案和目标任务书。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广东正一步一个脚印,对照《规划纲要》列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全省各地各部门将“按图施工”、逐一落实、循序推进。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

  粤港澳大湾区要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和强化轴带支撑功能,离不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6月26日,横跨珠江口的跨江通道工程——深中通道的第一节沉管钢壳开始浮运,前往桂山岛的沉管预制厂进行混凝土浇筑。深珠通道正在加紧规划……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驶入快车道。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布局加快“落子”,将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加速形成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布局。

  湾区建设,产业为基。

  全世界每生产10部智能手机,有一半是“广东制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构建起以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坚实基础。《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五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湾区建设,创新为核。

  一条闪亮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形成,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向其靠拢。这条科创走廊将创新资源串珠成链,形成重要的创新高地。创新合作,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前景广阔。广东将携手港澳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面向重大科技领域持续攻坚,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承载着大湾区人民福祉和中国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扬帆起航,加速向前。(全媒体记者 吴哲 郑佳欣 黄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