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87 发布时间:2019/6/25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打开地图,一条从广州途经东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澳门的科技创新通道,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打通。如今,这里已是世界夜景卫星图灯光最璀璨的区域之一。
珠海将如何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上周珠海召开的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给出答案:“珠海要深化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打造跨境科技创新合作‘试验田’。”
同样是在上周,6月21日,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携环球代表到访珠海,探讨科技创新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变革和机遇,并表达了对于香港与珠海两地科创合作的期待。
三地协同创新的热潮正在南海之滨掀起:港澳科研创新资源,集聚珠海制造业基础和广阔市场,珠海科技创新有望释放澎湃的发展动力。
港珠澳科技协同创新热潮涌动
高企数量超过2000家,比2015年增长了4倍多;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全市财政科技支出46亿元,在珠三角9市中排名第3……
这是珠海科技创新资源的“家底”清单。然而,和其他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相比,珠海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仍存差距。
突破口在于与港澳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
今年以来,珠海与香港、澳门的创新合作迅速升温。
5月27日,珠海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教育、前沿科技、优质医疗与医学研究、医药与健康产业、下一代互联网、空间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优秀文化传承、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等领域拓展深度合作,并计划在珠海横琴新区建设澳科大珠海研究院(总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及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
3月15日,横琴新区管委会与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横琴·澳门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今年该载体一期项目将投入使用。届时,澳门大学将在横琴新区建设微电子研发中心、中华医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科技研发中心、医学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
“科研基地的落户,首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带来大批科研人员,形成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更重要的是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形成产业纵深效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指出,珠海正在积蓄创新变革的力量。
科技基础研发平台之外,由政府、高校或企业主导的创新平台、载体和联盟也接连落地开花。
6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珠海创新创业基地落户珠海高新区;6月3日,横琴新区“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服务中心揭牌;5月10日,“澳门产业多元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服务基地”揭牌,将打造成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重要实体平台。
此外,粤港澳海洋科技创新联盟、大湾区人工智能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大湾区智能穿戴创新中心……它们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让三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得以加速流转。
珠海正进入深度协同创新的崭新时期。
三地产业联动引发新期待
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张云飞,回到珠海创办了世界售价环保无人船企业云洲智能;澳邦药厂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蔡健华,最近每星期都会往返横琴与澳门,今年4月分公司进驻了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求学香港,并在伟创力香港公司工作多年的原振雄,在察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后,在珠海创办了盈致科技,力求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
一直以来,香港、澳门被认为拥有高校、科研、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珠海作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正优先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布局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提速,珠港澳之间的产业联动,正成为一种趋势和业界共识。
以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为重点,当前珠海正推动珠澳两地共同在特色金融、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发展步伐。
数据显示,目前,创业谷运营近4年,已累计孵化澳门项目196个;累计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1家;23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资金,融资额突破4.33亿元;累计引进创新协作资源近50家。
“珠海是澳门最临近的地区,市场发展空间比澳门宽阔,珠澳合作有利加强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移,以推动珠澳两地科技协同发展。”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马志毅说。
香港也开始主动寻求更多产业合作的可能。
今年6月21日,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携环球代表到访珠海,探讨科技创新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珠海近年致力打造创新驱动型城市,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产业的发展。香港与珠海以至周边地区将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方舜文表示,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与香港只是一桥之隔,香港与珠三角西部以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联动,必定日益加強。“珠海的初创企业可以来港筹集资金、寻找生产技术及合作伙伴,更可利用香港的国际平台走出去。”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对于三地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也充满期待。
“有了港珠澳大桥这条大湾区新干道,再配合三地高科技产业园、科学城与物流合作园的合作规划,将助推港珠澳以至大湾区经济升级转型,创优增值,也可促进区内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云端服务、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香港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林宣武说。
制度创新与区域合作两手抓
“试验田”的培育,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天然伴随着巨大的金融供给和资本服务需求。珠海推进创新发展的一大突破口就是积极开展粤港澳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包括营造适合科技与资本相结合的产业和市场环境,探索建立与港澳相衔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说。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也坦言,在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目前珠海还面临着与港澳制度和政策的差异导致的障碍。“这些障碍不解决,一定会影响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化,拉大协同创新的差距。”
王雷表示,未来珠海将全面梳理和评估各类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出台全市未来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纲领性文件,通过政策规划补足短板。“不忘服务澳门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初心,在澳门即将回归20周年之际,加快推进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人才跨境流动、科研基金跨境使用、创新成果跨境转化。”
同时,携手港澳共同争取国家和省级创新资源向珠海倾斜,共同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或实验室,共同开展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接深圳、广州创新资源,把更多高水平的项目引进来。
据介绍,目前《珠海市贯彻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已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其在落实“省科技创新十二条”的基础上,结合珠海实际情况,围绕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要素等6个方面提出了19条政策。
其中提出,珠海将积极争取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落户珠海;支持港澳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在珠海设立研发机构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规划建设好高新区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
人才交往方面,珠海将减轻港澳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内地工资薪金所得税税负;深化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在人才评价激励、人才资本入股、科技服务、港澳专业人士便利执业、港澳及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等领域先行先试。
同时,珠海还将探索建立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市级科研项目经费由市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拨付给港澳地区高校、科研机构,或者由珠海市内的项目合作单位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规定转拨给港澳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全媒体记者 沈梦怡 刘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