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62 发布时间:2019/6/19 15:50:52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杜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取得超预期成果,同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达到160多个,从亚欧大陆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的广大区域。然而,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其中,针对项目合作透明度的疑问是外界对“一带一路”的主要疑虑之一。
外界有声音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招标和运作过程缺乏透明度,偏袒中国企业,决策仓促,合同细节未向社会公开。一些国家的民众认为,本国政府对项目的相关决策没有考虑民意,还有一些国家内部政治势力借项目透明度问题作为指责、攻击政府和执政党的工具。许多外企则担心,他们能否像中国企业一样参与到相关项目的竞标过程中。
事实上,“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阳光倡议,中方始终坚持各方平等参与,不搞一家独大。无论是“一带一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具体实施项目,都由各方参与商量着办,没有暗箱操作,坚持公开透明,谋求互利共赢。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习主席的讲话全面、有力地回应上述质疑。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透明度问题,定期发布政策文件,介绍合作进展。政府部门频频发声,及时澄清相关谣言和误解。在政府开设的“中国一带一路网”上,所有官方文件、政策法规和项目情况都及时公之于众。从企业层面来说,中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投资合作业务时,注重按照东道国的业主要求和国际惯例,积极参与项目的招投标,与国际同行在同一平台上开展竞争与合作。中企也在提升与媒体和当地社团打交道的能力,邀请媒体记者和社团代表参观项目,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行宣传册,增加外界对项目的了解。
此次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探讨如何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廉洁之路”,将廉洁提升到了共建“一带一路”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的高度。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工商界学术界代表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展示了各方廉洁、透明建设“一带一路”的决心。
而早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就已高度重视治理“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商业贿赂问题,要求企业在项目招投标、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公开项目招投标程序,对各国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不断提升政策信息透明度,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构建良性市场秩序。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李书磊在此次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已出台法律及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规范企业对外经贸合作,动态监管“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廉洁合规的营商环境。商务部还将建立境外投资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投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当然,外界存在对“一带一路”项目透明度的质疑也不是不能理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城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对铁路、港口、机场、电力等设施存在巨量需求,而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拿到了更多的项目,使得外界难免有中国企业被偏袒的误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一带一路”不同于过去西方的殖民主义,更不同于“送红包”,而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黄金法则。“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国热情与日俱增,合作成绩有目共睹,这就是对“一带一路”最好的证明。今后,中国将打造更多的良心工程、干净工程、精品工程,努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造福、为良好的中国形象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