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67 发布时间:2020/4/16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全市新建各类道路150公里以上、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新增停车位18万个以上......未来3年,东莞围绕“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各个重要轨道交通站点的TOD规划也将逐渐浮出水面,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
近日,东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对标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和公交都市,东莞今年起将全面推进新一轮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

打通“肠梗阻”,连接大湾区,东莞镇街强力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图为塘厦龙林高速。资料图
《实施意见》提出,东莞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研究,密切跟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的最新动态;重点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轨道、路网、航运对接合作研究,巩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的优势;共同推进珠江口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动东莞港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货运支撑港口。

莞惠城际寮步站TOD两块共142亩的地块成功供地,这将推动站场区域的高品质开发。资料图
同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道路交通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狮子洋跨江通道、莲花山过江通道、莞深高速及常虎高速改扩建工程、环莞快速三期工程、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东莞段)首期工程、海堤路—滨海大道、麻涌东江大桥改扩建工程、新槎大桥和莞太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道路工程项目规划建设,提升道路体系通行效率和功能品质。
在实施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提到,要推动东部快速—疏港大道—沿海大道货运廊道规划建设;强化东莞港货物集散功能,规划布局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和货运站场,提升全市物流业辐射能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城物流配送圈。
《实施意见》还提出,深化“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多层次便捷交通联系研究。立足于打造“30分钟交通圈”,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区—松山湖高新区—滨海湾新区”为核心节点的多层 次市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交通互联互通。深化中心城区通勤轨道、中心城区高品质城市连廊、环城路高架线(石鼓—上屯段) 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实施意见》提出,东莞将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2022 年底前,全市新建各类道路150公里以上,各类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00公里以上,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亿吨以上。东莞将全力打造以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以通勤、客运、货运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功能更加清晰、衔接更加科学、运行更加智慧、效率更有保证、能耗更趋绿色”的总体目标。

去年12月15日,穗深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资料图
同时,推动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片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深化广深第二高铁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底前稳定线位以及中心城区枢纽站选址。
并积极推动各类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 1号线支线以及深圳地铁10号线东延段等项目规划建设,实施虎门高铁站、东莞东站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深化与广铁集团合作,探索推动低效铁路站场、货运支线改造开发,释放更多轨道空间资源;推动虎门高铁站等增加高铁班次停靠。
《实施意见》要求,深度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全面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攻坚行动,系统完善公共交通补短板工程,加快推动城市交通从“小汽车友好”向“公共交通友好”转型。2022年底前,全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0%以上,市域干线道路高峰交通拥堵延时指数不超过2.0,新增或改造慢行系统300公里以上。
据介绍,东莞将实施静态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停车设施投建运营,未来3年全市新增停车位不少于18万个,其中路外公共停车位不少于9万个(中心城区不少于1.5万个)。强化停车设施配套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少于2000个。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及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各类停车设施投建运营的积极性,支持市交投集团统筹整合全市路内停车资源,牵头建设市智慧停车平台系统功能应用,实现新建停车 设施智慧化标准化改造和数据联网率达到100%。
东莞构建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支撑体系,编制《东莞地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加快开展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TOD综合开发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广深第二高铁始发站、东莞东站、虎门高铁站、东莞站、东莞西站、东莞南站、滨海湾站、松山湖站等站场,打造全市“二主六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以综合交通枢纽为锚固点、综合交通廊道为支撑轴的综合交通体系。

去年,虎门高铁站及地铁2号线虎门站改扩建工程展开,虎门高铁站TOD综合开发全面提速。资料图
同时,加快实施虎门高铁站站房改扩建和站前广场基础设施工程、东莞南站交通配套设施工程等,攻坚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周边道路、慢行系统、公交设施、停车设施、城市候机楼等接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
《实施意见》提出,东莞将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针对市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加快优化全市公交线网结构,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结构。强化公交场站配建,未来3年新建或改造公交立体停车场1个,公交首末站不少于13个,公交候车亭不少于300个,完成中心城区公交候车亭电子站牌改造不少于100 个,新建巡游出租车候客位不少于300个。

东莞公共交通。资料图
同时,持续提升常规公交服务质量,中心城区常规公交准点率不低于90%,主要客流通道公交线路高峰期平均发车间隔小于10分钟。探索微巴等特色公交线路的票价机制。研究开通一批定制公交线路。在中心城区开展常规公交直接进入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小区停靠服务试点。
综合 | 东莞市人民政府网站、广州日报
编辑 | 刘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