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珠海第一跨”即将通车,全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超全年计划54%

点击数:403 发布时间:2020/8/6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八月盛夏,晴空万里,工人们顾不上擦额头上的汗珠,叮叮当当忙个不停。缓缓驶过的工程车上,不时走下来几位工程师,讨论着尚待完善的工序与细节。攻克诸多难关后,珠海洪鹤大桥项目如今终于进入尾声,即将迎来通车。

  洪鹤大桥项目是珠海以“挂图作战”方式推进重点项目的一个范例。当前,珠海通过制定“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张作战表、一抓到底”工作措施,实现每一个重点项目都由一位市领导负责统筹推进、一个工作专班负责跟踪服务、一张作战表监测项目进展情况,一直跟踪到项目竣工,大力向前拉动全市重点项目的进度条。

  贯彻“六稳”要求,全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上半年,珠海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9.6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4.2%,圆满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阶段目标,支撑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

  “珠海第一跨”遇运输难题

  洪鹤大桥横跨磨刀门水道,其500米的单孔跨度居珠海桥梁之最,是珠海东西互联互通的又一重要通道,与珠海大桥南北呼应。

  “不久后,洪鹤大桥将进一步促进东西两岸产业要素高效流动,释放出‘大桥效应’。”珠海交通集团下属洪鹤大桥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全富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一边对记者说。

  不过就在5个月前,林全富及其团队,可是经历了一段“寝食难安”的日子。

  今年2月19日,随着珠海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洪鹤大桥项目三个标段率先吹响了复工的号角。

  然而,洪鹤大桥主桥采用钢混叠合梁,钢梁施工是项目的关键工序,而一标段工程所需钢梁物料,由湖北武船重型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武船重工”)负责制作及运输。受疫情期间湖北省交通管制影响,一标段工程所需约5900吨钢梁滞留武汉,如不及时解决运输问题,项目工期将受严重影响。

  “洪鹤大桥项目曾受‘天鸽’‘山竹’等台风影响,工期相对落后,不能再耗费时间了。”林全富说。如何在全国防疫情、稳经济的大形势下克服物资运输难题,如何抢时间、保工期,是当时摆在项目面前的最大挑战。

  携手作战突围物流困局

  “根据过去7年的气象记录,珠海最早台风出现在4月底,台风多发季则在6月后。如果钢梁供应不及时,主桥就不可能在台风来临前合龙,一旦台风来临,就会破坏未完工的桥梁结构……”一场场开至深夜的协调会上,林全富都被重复提醒着时间的紧迫。

  “我们提出了一些应急方案,如先调用其他标段的标准钢梁,一些简易的构件,先向本地钢厂要货。”一标段总工程师杨勇称,但要满足如此大量的定制钢梁需求,归根结底还得解决武汉运输问题。

  必须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林全富向珠海市交通运输局报告后,该局当即与珠海交通集团一起,向武船重工所在地武汉市新洲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具“省级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急需材料”证明。无奈因疫情防控原因,证明并未奏效。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情况后,立即向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汇报,珠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步呈送《关于协调洪鹤大桥工程主桥钢梁运输事宜的请示》。分析、研判、协商,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最终向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了首份商请运输支持函。

  好消息在3月19日传来了。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当天收到了湖北省来电:当地已安排运输事宜。

  3月24日,林全富与他的团队,在施工现场迎来了第一辆装满钢梁的货车。千吨钢梁,终于克服物流难题,陆续抵达了项目现场。

  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心剂”

  把目光放大至整个珠海。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全速推进,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宋城演艺度假区等一批民生工程快速推动,还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公共服务项目……天天有新变化、月月有新进展。

  精准稳投资,全力促增长。2020年,珠海市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计划目标的三分之二来编制重点项目计划,共安排建设项目477个,年度计划投资1661亿元。

  按照“制定作战图表、每月调度通报、严格督导考核”的方式,珠海对所有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形成全市上下关心项目、服务项目、推进项目的工作热潮。

  具体而言,珠海通过组建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总指挥部下设各行业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副指挥长,将全部重点项目分配落实到各项目牵头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分头推进。

  与此同时,各区各部门也成立分指挥部,全面调动全市力量,形成全市上下统筹有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

  “至今,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第一、第二、第三次会议,分别于4月26日、5月14日、6月23日召开,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挂图作战’方式追赶‘失去的第一季度’,为全市项目建设注入‘强心剂’。”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称。

  ●南方日报记者 何丽苑 梁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