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 >  主页 >  信息详情
大科学装置来了 中山加速推进科技创新生态升级

点击数:434 发布时间:2020/5/22 0:00:00 发布者: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我算是半个中山人了。”当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站在“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现场开始主旨演讲时,用了这么一句话开头。

  如今,他在中山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院长。这源于中山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一次牵手:2019年4月,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揭牌,这个高端科研平台在中山算是打下了一根桩基。

  重塑城市科创生态,中山步子明显快了。

  5月20日,由广东省科技厅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在中山举行。聚焦“前沿科技·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主题,活动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前沿科学领域专家走进中山,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并进行项目对接。中科院院士、中物院原副院长张维岩,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研究员戴亚平,中科院理化所党委副书记刘新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院长李佳,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数字所所长乔宇作主旨演讲。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等出席活动。

  A 光子科学中心落户中山

  一年前,中山市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签约,明确双方共建中山光子科学中心项目。

  同年10月10日,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主办的光子科学前沿研究研讨会在中山市举行。根据计划,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旨在推动激光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应用,冲击世界强激光科学装置“巅峰”。

  这个项目对于中山来说意义深远,实现了全市乃至珠江西岸大科学装置“零突破”。

  首先,国家级高端科研平台的入驻,给中山创新能级的提升注入了强心剂。

  中山光子科学中心,是以超高峰值功率激光产生的光子为能量载体,研究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强场、强非线性效应相关的极端物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应用科学的前沿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由超强相对论物理实验平台、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组成,其中,超强相对论物理实验平台还将下设极端条件物理、先进加速和先进光源三个实验站。

  设想一下,立足中山构建中国未来顶尖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先进激光技术领域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与教育平台,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极具分量的“科技名片”。这对于中山乃至全省的科创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大科学装置来了,中山如何唱好科创升级大戏?

  B 中山科技创新园选址南区

  不仅是大科学装置,在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方面,中山近年来动作频频。

  近有近期公布选址的中山科技创新园,远有布局翠亨新区的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等高端平台。

  缺乏高校、大院大所是中山一个“心病”。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出新诉求时,中山也在加快调整节奏,对高端科研平台、技术转化平台的布局重新进行思考。中山科技创新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造的一个新平台。

  根据规划,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山建立的创新平台——中山科技创新园。该园区选址南区,占地500多亩,拟建成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园区,打造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除了光子科学中心之外,还将打造孵化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配套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

  再看东部的布局。2019年4月初,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揭牌,提出按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平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现有五个国家级研究中心。梳理该研究所的历史可以发现,自建所以来,该研究所创制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创新药物,对于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提升。

  来了解一下这个总规划用地500亩的中山研究院所设立的目标——一个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一个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一个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中山学院、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一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从其建设框架可以看出,该平台充分体现了一个思路,即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建设以创新药物研发、技术突破、平台建设与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孵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国际先进的创新药物研究机构,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中山新药创制产业园平台,以原始创新为内核,目标是汇聚全球生物医药资源。

  设想宏大,雄心不小。但对于中山来说,需要这么一个敢想、敢闯、跳起来摘苹果精神,来冲刺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目标。

  C “中山不能缺席,也绝不会缺席”

  在创新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科技创新活动早已突破单个城市的空间界限,更加体现为以大平台带动大区域的发展趋势。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正处于深度重构的重要关口。中山也必须抓住这次产业链重塑、产业价值重构过程中的机遇,除了动作要快,目光更要“狠”。

  建设光子科学中心科技基础设施,是全国光子科学首创性举措,对于大湾区乃至全国核心装备、高端研发、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

  跳起来摘苹果,中山不是凭空想象。

  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的基础优势,是扎实的产业链基础;

  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几年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版图雏形;

  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未来产业的加入,是中山推动灯饰、锁具、家电、游戏游艺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动能夯实产业的翅膀;

  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南朗、民众、三角等东部环湾产业创新区域,是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平台;

  深中通道、广中珠澳高铁、深大城际西延线、广州地铁18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等大湾区交通要道规划建设,是推动珠江东、西两岸各类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通的网络。

  “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中山不能缺席,也绝不会缺席。”中山市市长危伟汉在“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中表示,中山将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建配套、一流的城市环境,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高端要素资源,全力营造“万商云集”的良好发展氛围。

  从东部的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再到南区的中山科技创新园,“创新中山”如何闯出新路,期待“新引擎”带来新动力。

  ■延伸阅读

  大科学装置项目是啥?选址在哪?

  根据规划,中山将整合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山建立的创新平台——中山科技创新园。该园区拟建成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园区,打造中山科技创新“新引擎”。会议透露,这一项目选址南区,规划占地面积约527亩。

  中山科技创新园主要包括光子科学中心综合区(光子科学中心)、孵化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几个区域,配套公寓等公共服务设施。

  ■知多D

  光子科学中心介绍

  由中山市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合作共建,集超高峰值功率激光大科学装置、激光技术创新研究和激光技术产业拓展应用为一体,开展光子科学、高能量密度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研究,建成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中国未来顶尖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先进激光技术领域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与教育平台,国家级先进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创新示范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高地。

  将分两期建设:

  一期将建成2×10PW超高峰值功率的激光超强相对论物理实验平台、先进激光技术与应用公共研发平台以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二期争取纳入国家大科学装置计划,建成世界首个EW级的超强激光装置,推动我国高能量密度物理、超短超强激光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记者观察

  为什么中山需要大科学装置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或许还有一个问题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山到底需不需要大科学装置。

  的确,在一个民营企业占半壁江山、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想方设法打造一个“国之重器”,是否用力过度了?

  1.就中山的产业框架来谈大科学装置,或许意义不大;但如果跳出中山来看,维度就不一样了。

  在通俗的定义里,大科学装置是指须通过较多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我们知道,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科学装置的出现。从结果上来看,大学科装置是一个地区科学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技术制造能力的体现;从过程上来说,大科学装置本身是由多学科支撑、众多高新技术集成和国际竞争的产物,是支撑多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先进的大型公共技术平台,必然会对相关领域的产业转化、科研平台的引进、培育和孵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广东密集布局大科学装置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仅从珠三角层面来看,近年来,包括广州、深圳、东莞在内的城市纷纷布局大科学装置,目前还未有大科学装置的佛山,也未停止过这个梦想。2019年1月,佛山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抢抓珠三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重大机遇,大力培育和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

  而在东莞,依托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建立了科学城;而且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后,南方先进光源也落户松山湖,东莞的大科学装置建设进一步强化。在深圳,光明科学城也已经明确要建设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六大科学装置。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层面来看,通过一系列的大科学装置布局,将进一步增强大湾区的基础研究能力,尤其是解决一些瓶颈制约。比如,在业界看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就将极大增强大湾区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原始创新和应用能力,未来的应用领域还将逐步扩展。

  2.一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行,为众多科研院校和企业科技人员的科学实验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并推动国内外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同时,也锻炼了工程技术队伍,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而这恰恰是目前的中山所迫切需要的。在重振虎威征途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山需要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重构整个城市的创新生态。要看到,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技术目标,是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

  这是缺乏高校、大院大所的中山,冲刺高端基础科研设施建设的一个抓手。

  所以在5月20日举行的“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与其说是中科院院士张维岩、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研究员戴亚平、中科院理化所党委副书记刘新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宇等专家,是给中山带来了在激光聚变与光子科学产业应用等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不如说是他们给中山就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上了一堂课。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中山对大科学装置有一种“填补空白”的渴求,不如说这个正走在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对改变、完善、升级创新生态有着强烈的内生动力。

  3.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也是中山重构创新生态的一次远行。

  在中山市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以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其中第一个“2”,就是建设光子科学中心等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山需要接上建设深中创新轴这条线,需要进一步吸引香港、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高端创新资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打好基础。

  国家重大项目所带来的影响力,中山在30年前已经有实践证明。

  199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一条消息,标题为《氢镍电池中试基地选点招标,五城市角逐,中山市中标》。

  这个氢镍电池中实基地是什么概念?是当时国家科委“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业界地位举足轻重。这也是为什么同年8月钱学森在给国务院副总理写的一封信时,提到“不久前广东中山市中标搞氢化物-镍蓄电池中试基他”的原因。正因为这个项目,国家储能材料工程中心主任、国家电动车专家组成员吴峰,来到了中山火炬开发区创新创业。

  当然,氢镍电池中试基地是一个成果转化基地,本身不是大科学装置,但想法设法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引入来的决心、勇气和魄力,给中山市和火炬开发区带来重要意义,也造就了彼时中山“科技兴市”的高光时刻。

  中山需要大科学装置,因为这座城市不仅需要科研重器,更需要一颗敢于梦想、敢于重构生态的心。(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实习生 李姗恒)